有一張照片,在網路上找得到,是我和幾歲大的兒子在陽光燦然的大安公園花圃邊,由媽媽拍的。

那年我才三十來歲,坐在花圃邊看鏡頭,兒子斜躺在身邊,露出一種促狹的神情。原來就只是一張照片,但記憶就此定格。

因為被放在網路上,連我都開始這樣定義自己。有時候我跟剛認識的朋友展示這張相片,證明我和兒子曾經有過的模樣。現在,兒子會在照相時擺出各種姿勢,別人跟他合照,他只牽一下下手,他覺得牽手就是為了照相的那一瞬間。但從此我沒有在他臉上再看見大安公園的那種接近天真的表情。

現在照相太方便了,隨拍隨貼還可變換表情,不喜歡的就刪除。從前搬出家庭相簿,觀看一張張貼在格子的照片,如數家珍,也變成家族記憶的年代,恐怕一去不還。每個人的照片在網路上變成眾人公開觀賞的消耗品。蘇珊桑塔格在《論攝影》寫著,一張定格的照片,決定什麼應該被觀看、什麼值得看。

於是,那張收藏在網路的照片,就是我和兒子值得被觀看的樣子嗎?那年在大安公園,我們從花園走出來,快走到出口,臨時坐下來休息,我叫住兒子,他躺在我身邊,老婆說:「看這裡。」就變成了這張照片。

還好,還有這張照片,現在我們可以時時回去,在老去的記憶淡忘前,還記得曾經有過的瞬間。

紅髮艾德為電影《我要你好好的》(Me Before You)所唱的歌〈照片〉:「我們將這份愛藏在這張相片,我們為自己創造這份回憶,在那裡我們的眼睛永不會閉上,心永不碎,時間永遠凍結。」

每張照片就是一個心意,真的都要我們好好的,雖然我再也回不去,我們都回不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