擺脫「不是好媽媽」的罪惡感,該內疚的不是你,而是無法好好接住你的社會
「寬容地對待自己,覺得挫折也沒關係,畢竟我們生活在讓你時時刻刻感到挫敗的社會,並不是你的錯。」
我生下雙胞胎五天後,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握著女兒的小手哭泣不已。護理師靠過來問我怎麼了,我忍不住向她傾訴,說我覺得自己跟全世界斷聯:我的身體、情緒、孩子還有一切。
很多人告訴我,我跟寶寶見面那一天會是我人生最棒的一天,但我沒有感受到絲毫喜悅,或是什麼奇妙的羈絆感;更多的是恐懼、生產創傷、嚴重睡眠不足…感覺像是寄居在別人身體裡,幫別人孕育小孩。現在我懷疑那時可能有產後憂鬱傾向,只是沒被診斷出來。
護理師說:「喔不,別這樣對你自己。你會一直感受到為人母親的罪惡感,但你必須將之拋在腦後,這只是你自己胡思亂想。」
現在我知道她是錯的。「媽媽罪惡感」經常被人們誤解,它不只是胡思亂想,也不是可以輕易「忘掉」或「忽視」的。如果想要更了解這種罪惡感,就要回頭追溯它的起源。
以美國為例,國家提供的支援很少,社會對母職的期待又不切實際地高。缺乏育嬰假、產後護理和孩童照護資源,但文化上,人們認為母親應該「準備好」並且全心付出。心理上的壓力、雙重標準、媒體對父母形象不真實的描述、過度讚頌為育兒付出的母親、負面的mom shaming風氣,這些都會讓母親覺得自己達不到「標準」。
非營利組織 Moms First 創辦人及CEO Reshma Saujani 說:「如果你住在缺乏結構性支持的美國,每過一天你都會覺得自己又失敗了。我們解讀母親罪惡感的方式,就是教你自己想辦法,但其實這需要結構及文化上的改變。」
母親自責,而我們還怪罪他們,讓他們對此的罪惡感更深。
Saujani認為,諸如缺乏有薪假期、孩童照顧服務,以及薪酬不均等結構性問題,讓女人幾乎在一成為母親的同時就充滿罪惡感。文化過度讚美母職、給予光環,讓許多人沒有為這混亂又疲憊的一切做好準備。我們疏於察覺社會和結構在這方面應扮演的角色,而是責備母親自己承擔罪惡感。
我們告訴母親,如果他們沒有辦法自行排解罪惡感,負面情緒會對孩子造成影響。我們督促他們將不好的感受轉化為動力,進而「做好自己的角色」,但缺乏可負擔的托育服務、無法卸下親職的心理壓力,或甚至只是缺乏專家指導下瀏覽社群媒體,都可能讓你懷疑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是否反而造成傷害。
Psyched Mommy網站臨床心理師Ashurina Ream說:「媽媽罪惡感是社會為『母親』這個高不可攀的角色創造出來的副產品,現在我們接收的資訊比以前多,社群媒體上有形形色色的消息來源,各路人馬的意見,無論是祖父母輩、雜貨店老闆或是路人,都在指點我們怎麼做好這個角色。」
「現在,母親不僅覺得自己『不合格』,還對自己的負面感受備感壓力,這是很不好的,任何狀況下教別人否認自己的情緒感受,都是在否定他們自己,是在告訴他們自己的感覺不是真的。很多母親來找我,說不知道自己怎麼搞的,不確定自己是不是世上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。事實上你不是唯一一個被社會情感操縱的人。」
解決辦法?是很複雜,也需要很長時間,但也許可以從改變觀點上著手。
罪惡感源自做不到。我們不是做不到,只是生活在一個無法成就我們的國家,因此注定失敗。
「這就是改變觀點。這是一種覺醒,我們都要為結構性改變付出努力。」
有很多方法可以照顧身心疲憊的母親,但與其提供按摩和美甲服務,減少吸收有害資訊可能是最好的辦法。封鎖、取消追蹤一直告訴我們自己不夠好的社群媒體帳號,跟某些媽媽群組保持距離,或遠離讓母親互相比較的話題。也許重新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育兒資訊或建議,以減輕負面感受。
「媽媽罪惡感」不該是育兒過程必備的體驗,而像是一面透視鏡讓我們檢驗究竟哪方面被辜負了。消除媽媽罪惡感,要做的不僅僅是改變談論話題的方式,而是全面拆解形塑這個想法背後的系統和標準。隨著我們的等待和爭取,改變心態框架也許已是正確的第一步。
Saujani對懷抱罪惡感的媽媽們說:「寬容地對待自己,有那些感覺,沒關係,那是很正常的,畢竟我們生活在讓你有那些感受的社會,那並不是你的錯。」